土瓜灣.社區.土炮遊樂場

Posted on Posted in Press

MetroPop
日期:2018-07-11
Text:Ellie
Photo: Nick

搖搖板、氹氹轉、盪鞦韆…..童年時,最開心就是到遊樂場玩耍。現在網絡盛行,不論大人小孩,一機在手萬事足,誰還願到遊樂場「大顯身手」?偏偏土瓜灣牛棚有一班年8、90後的年輕人,租下三百呎空間,務求打造一個要「落手落腳」玩耍的地方,重振昔日遊樂場各種好玩點子與創意。

「玩到盡」的空間

土炮遊樂場搞手之一王永棠(Tong),曾辦過不少社區藝術企劃,早前當他與浸會大學合作研究土瓜灣歷史時,發現街坊們「臥虎藏龍」,有人懂金工,有人懂木工,也有高手擅長編織。於是他忽發奇想,召集各街坊「高手」合力開創一個適合大人小朋友遊玩的空間。「以前大家會相約於屋邨樓下玩耍,而遊樂場就是小朋友接觸社區,和認識朋友的地方。我想打造一個社區空間,不講求功能性或美感,只集中玩樂,盡情玩到盡!」土瓜灣馬路多,要走到特地的遊樂場所,需要穿越重重馬路,變相限制小朋友玩樂。Tong由鄰近空地開始,以簡單便利的素材,打造大人小朋友心目中的樂園。


夏天雨季,小朋友們就合作以鐵罐改裝成小帆船,放置於水面上,玩得聚精會神。

駐場藝術家寶烽(圖右),與家長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如何以金工打造日常小物,如可供煮食的平底鍋。


擅長金工的寶烽,展示各款以金工打造成的樂器。


土炮遊樂場搞手之一王永棠(Tong)

土炮遊樂場

「土炮遊樂場」(Playdepot)由三位80、90的藝術家所辦,旨在開設一個開放的創意玩樂空間,探索如何以「玩」介入社區,並結合街坊的手藝技能,把區內的工業和家居廢料轉化富玩味的創作,拓闊對遊樂設施和公共空間的想像,故名為「土炮」。


搖搖板、氹氹轉、盪鞦韆…..童年時,最開心就是到遊樂場玩耍。現在網絡盛行,不論大人小孩,一機在手萬事足,誰還願到遊樂場「大顯身手」?偏偏土瓜灣牛棚有一班年8、90後的年輕人,租下三百呎空間,務求打造一個要「落手落腳」玩耍的地方,重振昔日遊樂場各種好玩點子與創意。小朋友將願望便條扔上「蛙願樹」,玩得不亦樂乎。

畫上彩圖、寫下願望,便成小朋友心中的美好期盼。

齊齊打造樂園

Tong和藝術夥伴們找來社區老師傅,鑽研各種手造玩物,如嘗試在牛棚內搭建攀爬梯,讓小朋友爬上去四處觀察,站在高處望出馬路,教一班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。雖然空地缺乏物資,只有枱枱櫈櫈,但在小朋友眼中,已是一片樂土。Tong笑說:「其實當你能投入小朋友的世界觀,已經可以玩得好開心。例如我們會稱他們的手造成品為『神器』,令他們明白手造物品也能達成願望。」工作室外有一棵「蛙願樹」,上面掛滿小朋友的各種願望,就像大埔林村的許願樹,亦是啟發自小朋友們。寶烽分享,「之前在空地與小朋友玩投擲遊戲,有時將物件扔上了電燈柱,就和小朋友討論,不如乾脆造棵許願樹吧。」所謂遊樂場,就是任憑想像無限發展的地方,Tong:「這裡正正是從無變有,像魔術般,甚麼都可變出來的地方。」

小朋友的「神器」

由小朋友決定做甚麼,讓他們成為自主一方,能令他們玩得更投入。寶烽分享,當他們建議小朋友自行打造心目中的「神器」時,人人雀躍,有的嚷著要造樂器、有的想造一支掃帚來幫忙打掃,甚至有位小妹妹想造耕種用的泥鏟。當中令他印象最深,是有名小女孩想學種花,就想到以膠奶樽加上手柄,改造成淋花器具,而且還是與她的父母一起完成,大人小孩也可同樂。


用舊車胎改裝而成的推車仔。

回歸簡單快樂

開設遊樂場歷經半年時間,寶烽他們笑言最難是設身處地以小孩視角探討世界。「有個妹妹想要泡泡棒,於是我們用數條鐵絲弄成吹氣棒,沒想到引發出小孩的無窮創意,其後這名妹妹還興奮地教其他小朋友弄出星形、正方形、圓形等各種形狀。」平日遊樂場主要開放給區內的小朋友,而假日歡迎區外小朋友也一起參與。對大眾而言,土炮遊樂場或許與標準的康民署公園大相逕庭,但從小朋友笑聲和燦爛笑容中,可見即使一片空地也足以開拓小孩子對玩樂的想像,與手機遊戲不同,這種樂趣就在真實生活之中。

改裝「土炮」物資

Tong說,他們沒有刻意循環再用物料,但遊樂場的作品材料,正來自社區的剩餘物資。「我們所用的材料都很『土炮』,正好因為土瓜灣是工業區,工廠不時有棄置卡板,有時還會找到搬遷剩下的家具;還有車房丟棄的舊車胎,以及翻新工程剩餘的舊竹舊木,這些物料正好反映了社區特色。」下雨天時,他們就將鐵罐改造成小船,甚至簡單地用一條鐵絲,就能做到吹泡泡效果,自得其樂。

報章連結

2,189 total views, 1 views today